當一抹陽光撫摸臉頰,不再炙人;當一縷風兒輕拂耳畔,略感涼意,我們便悄然走進秋天。灼熱刺眼的陽光,裙裾飄飛的驚艷,翩然戲水的蜻蜓,唱響豐年的蛙聲……所有與夏天有關(guān)的一幕幕在立秋之后將漸行漸遠。
中午的氣溫依然很高,三伏意猶未盡,熱氣也沒有萌生半點退意。這是個季節(jié)紊亂的時代,四季交替已顯模糊,全球變暖的氣候,讓夏在這場嬗變與較量中逐漸占據(jù)了上風。秋老虎盛氣凌人地粉墨登場,在初秋里張揚著它的余威,然而,老虎雖然兇猛,畢竟已呈強弩之末,無須武松,只要一場秋風一場秋雨,就會將它趕回原始森林。
秋的天空更藍了,幾朵白云裊裊婷婷地漂浮在空中,它是秋天寫在藍色詩箋上的駢文,那份灑脫和飄逸,那種恬淡和愜意,只有高遠的藍天才能吟詠。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,中午它雖還有些剛烈,可剛烈得恰到好處。透過云罅的陽光則更像是一位慈祥的母親,充滿了溫情,充滿了愛意。
秋的風最怡人了,她似一個善解人意而又沉靜溫婉的女子,在你熱得煩躁時送來縷縷清涼。秋天的風柔柔的,軟軟的,她挾著荷的清香,蕩著水的神韻,悄悄地抹去夏的燥熱,氤氳著秋的清爽和馨香。夜晚睡覺,無需開空調(diào),“一枕新涼一扇風”,再也不會因溽熱而睡不著,在窗外習習涼風的輕拂下你就能酣然入睡。
一場不大不小的秋雨如期而至,昔日被火辣辣的太陽烘烤得奄奄一息的樹木、玉米、大豆、水稻……在秋雨的滋潤下一下子恢復了生機和活力,舒展出萎靡困頓的枝葉,洋溢著苦盡甘來的歡暢。無論是瓜果還是莊稼,該垂穗的垂穗,該掛鈴的掛鈴,該結(jié)果的結(jié)果,在這爛漫的秋意里興高采烈地走向成熟。
一葉知秋。樹葉們也好像知道秋天來到似的,剛過立秋,有些葉子還未枯黃,就依依不舍地在秋風的鼓噪下離開大樹。還有那黃燦燦的葉子,不需風兒吹就迫不及待地飄落,雖然有的也會在樹枝間徘徊,像在深深留戀,像在尋找那激情已逝的青春,但最終還是義無反顧地撲向大地,化作春泥,滋養(yǎng)樹根。更多蒼翠的綠葉仍逗留在樹枝上,它們知道,它們的使命尚未完成,果實需要呵護,驕陽需要遮擋……
大自然有著一年四季的變換,人生路上也有著春夏秋冬的更替。假如說童年是春的話,那么人到中年也就走進了人生之“秋”的驛站。歷經(jīng)春的幼稚,夏的浮躁,就迎來了秋的沉穩(wěn);歷經(jīng)春的萌發(fā),夏的成長,就贏得了秋的成熟;歷經(jīng)春的蓬勃,夏的興盛,就步入了秋的厚重?!叭f里悲秋常作客”,自古以來文人墨客一直將秋天作為一個傷懷的季節(jié),他們寫下了很多愁秋感懷的佳句。諸如劉禹錫的“多少綠荷相倚恨,一時回首背西風”,李商隱的“秋陰不散霜飛晚,留得枯荷聽雨聲”。但現(xiàn)代人大可不必像古代文人墨客那樣一到秋天便多愁善感。人到中年,識盡了人間愁滋味,于是學會了放下,學會了寬容,學會了知足……無憂一身輕,輕松地走進秋天,慢慢品悟秋的淡然秋的純凈。只要我們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,生活依然是快樂美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