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歷史脈絡中,英雄的名字從未被遺忘。李兆麟,這位東北抗日聯(lián)軍的杰出將領(lǐng),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不朽的精神豐碑。如今,他的名字鐫刻在哈爾濱的街道、學校和公園里,更深深烙印在這座城市的精神血脈中。從兆麟街到兆麟小學,再到兆麟公園,英雄的精神以不同的形式延續(xù),激勵著一代代哈爾濱人銘記歷史、砥礪前行。
一條街道的英雄記憶
這是一條美麗優(yōu)雅的街道,夏季繁花錦簇,綠蔭成行,街心花園、雕塑小品園景相連,形如一條帶狀公園;冬天銀裝素裹,霧淞寒凝枝頭,分外妖嬈。這也是一條悲愴的街道,一代抗日名將、民族英雄李兆麟,慘遭刺殺于此。這里就是哈爾濱市道里區(qū)兆麟街。
李兆麟塑像
記者從哈爾濱市民政局了解到,1903年,中東鐵路局興建秦家崗火車站的同時,配套興建了機務段等給水塔設施,并鋪設水道管路。之后,在這條給水管道上形成了一條寬敞的街道,因其地下設有管道,故得名“水道街”。
1945年8月下旬,李兆麟將軍率百余名抗聯(lián)干部,隨蘇聯(lián)紅軍進入哈爾濱協(xié)同接管地方政權(quán)。1946年3月9日,李兆麟將軍在哈爾濱水道街9號被國民黨特務暗殺,年僅36歲。為紀念李兆麟將軍,水道街改名兆麟街。
今天的兆麟街,北起森林街、南至經(jīng)緯街,全長1173米,是哈爾濱市中心的一條重要道路。這條街不僅承載著城市的繁華,更成為英雄精神的象征。2011年,哈爾濱市在李兆麟將軍遇難地——原水道街9號,現(xiàn)兆麟街88號,建立李兆麟將軍紀念館,用百余塊展板和147件(套)珍貴歷史文物展示了李兆麟的壯麗人生和豐功偉績。
79歲老黨員姜旭濱在兆麟街道生活了大半輩子,他說:“李兆麟將軍的名字,不僅刻在這條街上,更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里。英雄的名字不只是用來紀念的,更是用來傳承的。”
一座公園的永恒紀念
沿兆麟街北行至森林街,另一處鐫刻英雄名字的地標——兆麟公園坐落于此。
兆麟小學校師生開展紅色教育
兆麟公園始建于1906年,曾名董事會花園、特別市公園、道里公園等,后為紀念李兆麟將軍更名為兆麟公園。1946年3月9日,李兆麟將軍不幸遇害,同年8月15日,哈爾濱人民為他建立紀念墓碑,碑上“民族英雄李兆麟將軍之墓”11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,下方銅板鐫刻著松江省政府主席馮仲云撰寫的墓志。
位于兆麟公園北側(cè)的李兆麟將軍墓碑,松柏環(huán)繞,莊嚴肅穆。墓前將軍雕像巍然屹立,筆直的青松象征著抗日英雄的錚錚鐵骨。兆麟公園負責人介紹,這里常年有市民自發(fā)獻花祭奠,每逢清明時節(jié),前來緬懷的群眾絡繹不絕。
兆麟小學校內(nèi)的李兆麟塑像
公園內(nèi),散步的老人步履從容、嬉戲的孩童笑聲清脆、拍照的游客記錄美好,這幅溫馨祥和的畫面,或許正是當年抗聯(lián)將士在冰天雪地中浴血奮戰(zhàn)時,用生命憧憬的未來圖景。
一所學校的紅色傳承
在兆麟公園的不遠處,坐落著另一處以英雄命名的學校——哈爾濱市兆麟小學校。1948年,為紀念民族英雄李兆麟將軍,哈爾濱市將始建于1926年的公園小學命名為哈爾濱市兆麟小學校。
走進哈爾濱市兆麟小學校,紅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。兆麟博物館中記錄著近百年的滄海桑田,紅色記憶長廊、將軍展廳承載著兆麟紅色血脈的流淌。
“英雄的名字賦予兆麟小學與眾不同的歷史色彩與時代使命。我們將紅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,以民族文化鑄魂、以書香閱讀潤心、以特色活動賦能,構(gòu)建了獨具特色的‘紅色辦學’體系。”該校教導主任黃海容說。“例如,學校通過校史課程傳承紅色文化,以將軍課程弘揚紅色精神,以公園課程拓展紅色基地,同時通過節(jié)日課程彰顯紅色傳承,并以社團課程,豐富紅色內(nèi)涵?!秉S海容告訴記者,2024年7月30日,經(jīng)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批復,授予哈爾濱市兆麟小學校為全國紅軍小學,并于當年10月進行了授牌授旗。
“成為一名兆麟紅娃是我的驕傲!”該校大隊委林禹辰自豪地說。作為學?!靶〖t軍講解員”,他深知傳承紅色精神的責任,“我們會用實際行動讓‘紅色’在校園里更鮮艷,我們也努力成長為有理想、有擔當?shù)男聲r代好少年!”
從街道到學校、到公園,再到每個人的心中,對李兆麟將軍名字的鐫刻并非簡單的命名,而是一種精神的傳承——它讓歷史不被遺忘,讓英雄永遠鮮活。
記者:馬智博;攝影:張春雷;視頻:張春雷